第324章《从猿到人》(2/4)
发现,它们似乎只偏爱鲜嫩的植物嫩叶和果实,对肉类毫无兴趣。或许是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短缺,才是它们灭绝的关键原因。”“是呀,真奇怪!”苗苗还是不解,“这么庞大的身躯,每天得消耗多少能量啊,只吃植物怎么能填饱肚子呢?”“这可不奇怪。”铁手古大军瓮声瓮气地接话,他粗糙的手掌拍了拍身边的树干,“牛也是纯吃草的,不照样长得壮实,浑身是劲儿吗?植物里的能量可不少。”欣欣一直默默观察着古猿群,这时轻声说:“我发现它们很有纪律性,群体行动时一点都不乱哄哄的,好像有明确的分工。”杰美青缘点头解释:“灵长目动物大多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它们的生活、觅食和迁徙都喜欢成群结队,依靠群体的力量对抗危险、获取资源。通常会有一只经验丰富的成年个体担任群体领导者,协调群体行动。”马文庸想起之前遇到的母巨猿,立刻问道:“就像我们给那只领头母猿取名的‘诺玛’那样?”“没错。”青缘肯定地说,“巨猿与其他灵长目动物不仅在体质特征上相似,社会行为模式也很相近。因为它们的大脑相对其他动物更为发达,所以行为方式也比一般动物复杂得多,甚至有初步的情感和交流能力。”“青缘姐,古猿有辨别颜色的能力吗?它们能像我们一样看出花的五颜六色吗?”苗苗突然好奇地问。“当然有!”青缘笑着回答,“这可能与它们的远古祖先有关,早期灵长类动物起源于具有大眼睛的夜行性哺乳动物,视觉系统本就格外发达。”邓达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么说它们是夜眼?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东西?”杰美青缘摇摇头,耐心解释:“不是哦。早期夜行性哺乳动物的大眼睛,主要是为了在昏暗环境中增强对光线的敏感性,相当于自带‘夜视仪’。但当灵长类动物逐渐适应白天活动后,眼睛的视网膜慢慢进化出了分辨色彩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它们来说至关重要,能帮助它们识别不同种类的果实,判断食物是否成熟可食。”青缘继续观察着远处的古猿群,补充道:“这是个很大的古猿家族,粗略数来大约有50多只,但它们看起来更像是多个小群体临时聚集而成的,里面包含若干个独立的小家庭,每个家庭都由一只强壮的雄性古猿带领数只雌性古猿和幼猿生活。而且巨猿母亲们还会主动教导幼仔如何识别食物、躲避危险,很有‘育儿意识’呢。”众人顺着她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