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红线之下:建立底层应急机制(2/4)
每一个网格单位都有三层力量:
1. 社区志愿队:由凡星传媒联合青流社、青年义工会组织的大学生与退休基层干部组成,负责情绪观察、邻里沟通与基础舆情汇报;
2. 专业巡防组:由星盾训练中心培训、持证上岗的城市辅安人员,负责非暴力聚集的初步劝导和稳定控制;
3. 反应支援组:与警方建立快速通道,一旦发生群体事件,配合公安、消防、医疗同步响应。
例如:
旺角警区出现连续两晚三人以上“戴口罩巡街”事件,社区志愿队立刻在网格日志中上报;星盾巡防组出动6人次,与警方共建小型布防点;两日后,异常集会自行瓦解,未扩散。
这类事件年内共识别134起,化解率达97.6%。
?
【二、数据核心:情绪雷达系统】
“情绪并不只在线上发生,城市的愤怒是能被计算出来的。”
镜像系统4.0上线,新增“城市情绪雷达”模块。它结合三类数据:
? 网络情绪曲线(关键词热度、传播路径、话题斜率);
? 实体场所数据(地铁流量、公共场所密度、手机信号漂移);
? 声学环境变化(高频人声聚集、特定鼓噪模型识别)。
举例来说:
2016年9月,铜锣湾广场人流密度突升超过4000人次/小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后台匹配发现,同一地点24小时前有人发起“快闪抗议”话题;镜像系统随即切换算法,将“铜锣湾热搜”位置下压,同时推送“广场商户周年庆”等替代内容,进行情绪中和。
最终,该次聚集未成规模。
凡星称之为:
“舆情+地面+情绪”的三位一体融合感应系统。
?
【三、高危目标:红区动态封控预案】
立法会、中环政府大楼、金钟地铁口等7处核心位置,被李一凡亲自定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