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中央制度筹备会议,星城方案成核心模板(1/3)
六月初的四九城,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燥热。
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部委的联合主导下,一场名为“校园金融风险治理机制建设闭门协调会”的会议,在中财委大楼内召开。
这是自“校园贷”话题在全国引发舆情热议以来,中央首次以制度筹备为核心目的召开高规格会议,而来自潇湘省星城市的一套制度试点方案,成为所有参会者桌案上的第一份参考资料。
李一凡作为地方制度设计代表受邀参会,一走进会议室,就感受到一种熟悉却沉重的氛围——这不再是星城的事,而是一场国家级的制度接力。
发改委副主任陈国梁首先开口发言:“各位同志,校园贷不是金融的事,也不是纯教育的事,它是跨部门治理的典型案例。而我们今天的议题,不只是总结,而是要敲定一整套可复制、能落地、可推广的国家层级治理机制。”
他将手中的资料一抬:“这份来自星城市的治理模型,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李一凡同志带队干出来的,涉及教育、公安、金融、网信、宣传五个系统,数据完整,机制成型,值得我们认真参考。”
坐在一侧的网信办副主任朱东林点头补充:“我们对这份模型进行了技术模拟,发现其‘平台准入+高校责任+学生信用教育’三位一体框架非常先进,可以作为国家标准设计的模板。”
话音落下,会场一片肃静。
主持人示意李一凡发言。
李一凡站起身,身着灰色西装,语气沉稳有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校园贷问题的本质,是平台野蛮生长与监管滞后之间的结构性落差。我们的思路,不是堵死所有渠道,而是建立‘分级分类监管 + 倒逼责任机制’的综合模型,核心逻辑有三点。”
他在白板上写下:
1. 平台责任导向:金融平台入校必须备案准入,接受教育、金融双重监管;
2. 高校主体责任:校方需建档每位在校生金融风险信息,防控前置;
3. 学生信用教育机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