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书院抉择(2/4)
毕竟十六岁破十七岁的记录,和十四岁破十七岁的记录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弟子还是想试一试”
如果他真的是一个一十岁的灵魂,他肯定就等了,但他不是,两世加起来四十多岁的灵魂,实在没必要白费功夫。
“既然你意已决,为师自然支持,只是你想好下一步到哪里进学吗?
为师的水平为师自己清楚,教你到如今已经有些勉强,
为师希望你到四大书院读书,那里才是你们这种人该去的地方,
”严寿虽然不舍,但是还是不愿耽搁自家弟子的前程。
大朔国四大书院承接前朝,分别是国子监,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这些书院教授的东西都是比较深奥的,所以至少是秀才才能进入。
而国子监不仅需要秀才身份,还要参加国子监自行设立的考试才能进入。
而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也需要名士的推荐方可入内。
如果按照距离来说显然是国子监和嵩阳书院更加合适。
毕竟这两座书院就在帝都雒阳不远,想要参加乡试的话也不须多赶路途。
而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则名儒众多,毕竟南方多英才。
自科举以来,大约六成半的进士来自南方,即便北方世家大族盘踞,依然影响不了科举格局。
不过国子监和嵩阳书院的配置也不差,而且王清晨前世就是北方人,所以他更倾向于这两所书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南方基本一地一个方言,这些大儒在官场上或许还用官话,但是讲课大多动用方言。
王清晨是领教过的,他们县学中的夫子便是如此。
所以他这个“北方人”还是更适应北方口音。
至少不像南方换个地方就听不懂,这即便在前世科技如此发达都没能解决。
其实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荆州府学,只是更改牍文时学政并未邀请,应该是自己师父打了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