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科幻小说> 我必须立刻撞大运> 第四百三十章 我们是在给心烛添柴(2/3)

第四百三十章 我们是在给心烛添柴(2/3)

都是将这条路描述为漆黑或者不可见的状态。而心烛,则被他们描述为照亮前方的灯火,刚点燃时,只能为自己照亮前路;待到薪尽火传,便可以为他人指引方向;若能日月同辉,则能照亮一方天地,驱散笼罩着的迷雾或者黑暗,使这条道路变得畅通无阻。按照柳云曦的现身说法,这个心烛,应该就是足够坚定的信念。虽然她点燃的是“一定要想办法报恩”这种奇怪的信念,但不论如何,点燃了就是点燃了,而以此为基础,冯雪通过为柳云曦的心烛添加“薪柴”来对比愿力自给体系的异同,总算是从那群小孩极为抽象的比喻中,破译出了修行的核心——在这个世界,当一个人坚定的产生了“我要做什么”的信念或者执念,他就可以点燃心烛,所谓的“照亮前路”,其实就是确保自己不至于在修行的道路上迷失,说的更直白点,就是不会在愿力自给的过程中被自己的愿力扭曲。而本真的作用,就是在愿力自给前,先进行一轮加工,将其转化为心烛需要的薪柴,用神道体系来比喻,就是确保愿力中的信仰之毒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一言以蔽之,心烛,就是“我要做什么”;而本真,则是“我要怎么做”,而学派、学识、学问的作用,就是辅助修行者能够更加清晰的解构自己的本真,以获得更加针对性的薪柴。以柳云曦为例,她的心烛是“我要报恩”,在心烛点燃之后,她的愿力会在各种报恩的行为中,转化为可供心烛燃烧的薪柴。但对于不同的修行者,哪怕是同样的心烛,适合的薪柴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就需要找到自己的本真,确认自己应该如何报恩。柳云曦在通过实践和思想斗争后,选择了以身相许作为本真。而她在这一道上积累了足够的薪柴后,心烛境界达到了日月同辉之境,成为了所有试图走上这条路的人可以参考的道标。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离谱,那就换个画风——一个孩童踏上修行之路的开端,就是开始读书,在经过了简单的通识教育与道德教育之后,他就要面临一个问题——【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最开始很难回答,或者大多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或者梦想,比如我想当太空人,我想当飞行员,我想当科学家云云,此时,想法还只是想法。但随着学习的持续,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后,这个问题就会慢慢变得具体,它也许会升华,变成“我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会沉沦,变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