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望眼欲穿的滋味(2/3)
就在铺子旁边的龙津桥等着。可现在郭氏有些怀疑,传这消息的人是不是弄错了,禁军并不是从这边走的。唉——这种望眼欲穿的滋味实在熬人…………及至黄昏,后周大军终于抵达东京城下。出征的时候走的是北边的陈桥门,而回来的时候由于去了一趟嵩陵。所以大军是从城南的南熏门进的城。此时天色已暗,东京城内外依旧热闹非凡,很多百姓都来围观凯旋的禁军。其中很多都是禁军将士们的家眷,一大早就过来等候,翘首以盼着大军返回。对于亲人们来说,荣誉和赏赐或许没那么重要,只要自己的丈夫、儿子或父亲,平平安安的归来就够了。活着回来的将士们,就算没拿到什么赏赐,起码还有个大活人在,能和家人们相拥而抱,述说思念之苦。而那些埋骨他乡的人,亲人们连尸骨都见不到,流尽了泪水也只剩痛苦。马革裹尸说得好听,实则也就挖个坑埋掉罢了。若是战事比较紧迫,甚至都来不及收尸,曝尸荒野许多天也常见。人死了却连个念想都没给亲人留下,又是何其的悲哀?没一会儿。皇帝的车驾率先进了城,御街上倒是一片坦途,只因这是皇帝专用的道路,平常是不给百姓们走的。不过御街两边的巷陌倒是挤满了人,不少禁军家眷在人群中挥手大声呼喊着自家爷们。更有人挤上前使劲给将士们塞食物茶饮,还有拉着自己男人的手,跟着队伍一边走一边哭的妇人。场面一时有些混乱。各部将领们连呵斥都懒得做,全然当做看不见,甚至有些将领自己都脱离队列跟家人相拥交谈。但同样的,有人欢喜自然也就有人愁。有的禁军亲眷没在队列里看到自家人,着急的去问同在一队的将士。当得知某某已经战死,他的家人要么哭天喊地,要么瘫软在地心如死灰。悲欢离合似乎都同时出现在了同一个地方。内殿直的人马紧跟着皇帝的车驾。李奕骑马行在队列最前面,他并没有披挂盔甲,而是穿着华丽的锦袍,腰间还系着一条玉带。正所谓,击裘骏马骄春风,锦袍玉带真英雄。这是皇帝赏赐的衣物、配饰,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荣誉。在五代时期,武将们若是立下大功,皇帝就会赏赐这两样东西。有那么点像是后世荣誉证书的性质。李奕的这一身打扮,在内殿直的队伍中十分显眼,他其实并不想这么骚包,但奈何是皇帝要求穿戴的。一来是让他这个首功好好享受一番开封百姓们的崇拜。二来也是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