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说来话长(2/7)
是董家人并不知道董庆林留在京城的真正原因。
他是为了崔美人。
接下来的那些年里,董庆林一直默默托人关照着崔美人,崔美人在被送进紫竹观之后,便被崔家放弃了,若是没有董庆林,她早就被蹉磨死了。
董庆林和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也是一名翰林,清贵,却没有实权。
十几年前,崔荣考中进士,董庆林得知他是崔美人的二弟,便替他引荐了时任礼部侍郎的邓潜,崔荣拜邓潜为座师。
而邓潜与董庆林除了是朋友,两人还有一层关系。
董庆林虽然对崔美人一往情深,却没有守身如玉,身为董氏子孙,他不可能终身不娶。
在他认祖归宗的第二年,便娶了邓潜的妹妹为妻,可惜这位邓夫人没有留下子嗣便去世了。
董庆林虽然孝满后又另娶了,他与邓潜仍然是好友。
因为董庆林的关系,邓潜对崔荣很是看重,崔荣外放要去的地方,也是邓潜为他精挑细选的。
那个县矿藏丰富,邓家在那里有私矿,这也就注定,这个县的父母官必须,也只能是自己人。
崔荣初入官场,想要得到邓家的认可并不容易,他想要站稳脚跟,到任之后,便向邓家交了投名状。
那是一个年轻冲动却又一身正气的秀才,他查到邓家在开私矿,便悄悄搜集证据,准备送去京城,交给他仰慕的一位御史。
这名秀才,连同他搜集到的证据,都被贾家兄弟截获,一起交给了邓家。
这就是崔荣交给邓家的投名状。
从此,崔荣靠着邓家不但站稳脚跟,还从私矿里得到高额利润。
而那场地动,崔荣之所以没有及时救灾,是因为他把所有的衙役全都派给邓家了,哪里还有余力去救助百姓?
崔荣早就是邓家养的一条狗了。
而那时,董庆林的侄女已经进了东宫,做了太子妃。
而邓潜也已经做了次辅。
做了次辅之后,或许是为了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