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真武汤配针灸,你当得如此大礼(二合一章)(1/9)
和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方言开的方子一点都不复杂,众人见他写道:
白术50g,茯苓50g,白芍50,生附子15g(先煎2小时),干姜10g,党参20g,枳实10g,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蜈蚣一条。
水煎服,日两次。
其他人都看的出来,这就是真武汤加党参、枳实、龙骨、牡蛎、蜈蚣。
以《伤寒论》真武汤原来方子里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为基础进行重大加减。
保留了其温肾助阳、健脾利水、敛阴柔肝的核心框架。
去生姜因已有干姜,且干姜温里散寒力量更强于生姜(针对背部冷如冰),所以去掉生姜。
加干姜是增强温中散寒之力,针对腰背冷痛甚。
加党参加强补益脾气,因其病程日久,正气已虚。
加枳实行气消痞导滞,助水湿下行。
加龙骨牡蛎安神定悸,兼潜阳固涩。
至于最后加蜈蚣,是为了针对顽固的、广泛的无定处肌肉跳动,增强祛风通络、止痉定抽的效验药力。
按照方言前面的医案信息来看,这个方子的核心思想完全遵循刚才辨证得出的“脾肾阳虚(火力不足),三焦失运,寒湿内停”以及“水湿聚为寒饮,停于肌肉则肉瞤,停于心则心悸,停于腰背则寒如覆冰”的病机分析。
生附子、干姜、白术、党参温阳补脾肾;
白术、茯苓、枳实利水行气;
白芍、党参佐助调和。
这方子没有用来的制附子而用生附子,大猜测应该是方言的习惯问题。
当然也可能是为了更快的温肾阳治肾火衰。
而大剂量白术、茯苓加党参健脾助运利水治脾失运,是为了从根本上恢复脾肾对水液的代谢功能。
很好看懂,甚至半吊子的金无病都能看明白个七七八八,毕竟真武汤确实是很有名。
而这次方言写起来方解就相对简单多了,写完了药剂的作用后,他又写了注解:
此方的重点是温补脾和肾的阳气,党参、附子、生姜能增强脾和肾的根本阳气,让水液代谢有了主持和控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