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历史军事> 隋朝的棋局> 第四百五十八章 觐见天子(2/3)

第四百五十八章 觐见天子(2/3)

水陆并进的战略。一旦朝廷决定攻打高句丽,萧夏将统领水军攻打高句丽的都城平壤,萧夏向杨广承诺,他会在三年时间内,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军。而且所有的开支,都由江南道总管府用获得的盐利来负担,更重要是水军的战时指挥调度权依然在天子手中,这一点让杨广很满意,他欣然同意了萧夏的提出一揽子方案,从战船到水军的所有详细方案。杨素和高颎最大的区别就是,高颎坚持相权,敢于反对帝王不合理的决策,杨素却善于揣摩上意,迎合天子,不光杨素,包括左相杨达、财相虞世基、兵相宇文述以及刑相裴蕴都是一样,一个比一个善于揣摩上意。所以高颎时代的朝堂多有争议,而杨素时代的朝廷却非常顺滑,基本上听不到反对之声,不管天子的决策是否正确,他们只管不折不扣地执行。偏偏杨广喜欢搞重大决策,杨广不会让大家先讨论能不能做,该怎么做,而且他直接作出决策,必须要做,立刻执行。下面人也就不管对错,先去执行,执行到一半发现出大问题了,又不可能掉头回来重新讨论,一是天子规定了时间,二是再回头浪费太大,三是会彰显朝廷和天子无能,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执行,最后付出惨重的代价才完成天子交代的任务。开凿大运河就是这样,明明是一个规模浩大的长期工程,因为天子等不了,只给一年时间,朝廷又没人敢反对,只能被迫按照短期工程来执行,那就意味着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如果是十年长期工程,那只要用二十万人就够了,然后每三个月换一批,这样就可以一步步完成,用时间换空间,代价就很小。可明明是十年长期工程,非要压缩成一年的短期工程,那就只能用空间换时间,用庞大的民力来堆砌,二十万人自然就远远不够了,必须投入十倍,也就是两百万人施工。朝廷规定每个月投入两百万人挖运河,第一批两百万人挖一个月,换另一批两百万人再挖一个月,也就是说至少要准备六百万人,进行三班轮岗制度。但问题是,官府去哪里找六百万人轮岗,能派出两百万人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就导致账簿上人数空转,实际上一直就是这两百万人没日没夜干活,粮食要自备,没有营帐,就睡在工地上,本来是协助干活的牲畜也被看守军队宰杀吃掉。吃不好,睡不好,日晒雨淋,民夫很容易生病,但生病也不能休息,继续高强度劳作,这就导致大量民夫死亡,自然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