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重耳顺利回晋国(4/5)
,指着天“我对天发誓......”
这样的形式也是盟誓。
重耳这一路过来,可以说是对盟誓这一套相当熟悉,因为运用太多了。
如在楚国,重耳与楚成王便搞了一个盟誓:他日若与楚军战场相遇,定当退避三舍。
没有史料记载他对楚成王讲这话时的具体情况,但可以想象,重耳当时肯定是神情严肃,态度恭敬,而且也一定是让老天来作过证的。
就在前几天,他与狐偃等人还搞了一个盟誓。
那就是在黄河边上,重耳对天发誓要好好对待大家,同时还将一个玉璧敬抛到黄河,这便意味着献给了黄河大神。
也就是说,重耳的话拿出了上天和黄河大神作保,大家放心。
如果经过盟誓,却不做到,那便意味着将会得到老天的惩罚。
从这个意义上讲,双方哪怕是签订了合约,但此合约未经过盟誓,其约束力是低下的。
人们可以违反合约规定,但不能违反盟过誓的盟书精神,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当时的人们把天地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意义。
所以吕省、郤芮提出的条件便是与重耳盟誓,只要重耳答应不追究他们曾死心塌地效忠晋惠公,那他们便立即投降。
重耳大喜,立即派出了狐偃代表自己与吕、郤两人盟誓。
对吕、郤两人来讲,这个盟誓的意义是重大的,因为这相当于自己拿到了免死铁券:你重耳不能杀我,上天为证,还有秦国人也作了保。
就这样,晋军悉数归降重耳。
重耳的回国即位便成了一道流水线:公元前636年2月10日,吕省、郤芮与狐偃、公子絷在郇地盟誓。
盟誓完毕后的第二天,即公元前636年2月11日,吕省、郤芮派人跟着狐偃、赢絷至重耳驻军的臼衰,将重耳迎接到郇城,交割军权。
接下来,重耳发号施令,率领晋军以及秦絷的秦军继续推进。
公元前636年2月15日,重耳的部队进驻了晋国重邑曲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