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353章 天下五墨黑之论(2/3)

第353章 天下五墨黑之论(2/3)

君轻”的思想。他多次劝谏晋平公要爱惜百姓,不能滥用民力,要尊重劳动。



    后世的孟子称师旷为“亚圣”,也正是在师旷的基础上,孟子后来逐渐完善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师旷应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位乐师能够深得晋悼公、晋平公两代晋国国君的充分信任,这与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辅政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师旷不但是音乐大师,他更是晋国当时着名的政治家。他才华横溢,正直善谏,口才一流,经常为国君在国政大事上出谋划策。



    有史料记录,师旷为太宰而辅政,几乎参与了晋国内政、外交、军事等一系列事务。



    师旷经常向国君陈以治国安邦之策,对国君之咨询总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师旷提出来的,有许多都是经典治国宏论,使晋国大治,始无乱政!



    有一次,当晋平公咨询治国之道时,师旷对晋平公道:



    “治国之道,在于清静无为,在于博爱,在于任用贤能。故国君要虚心纳谏,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不贪图眼前小利,并时时考察臣子政绩。这就是国君的基本操守。”



    晋平公听后,非常感慨,由衷道:“可惜了太宰,如果太宰非盲人,天下还有谁,其贤德敢与太宰相比?”



    师旷严肃道:“主公,盲臣虽瞎,别人认为盲臣活于墨黑中,但不知有多少人才是真正活在墨黑中。



    比如国君,如果不知臣子贪贿博名使百姓蒙冤无处伸张,如果用人不当致使小人得位,如果不辨贤愚致朝纲混乱,如果穷兵黩武致兵祸四起百姓游离,如果不知民计安生致百姓穷困潦倒。



    此五项但凡有一项,便是昏暗之君。盲臣不为自己是瞎子而遗憾,但总是为君主昏暗而遗憾啊。”



    这便是师旷的“天下五墨黑论”,读来不禁令人感慨。这是典型的以民众为重的理念,是师旷所倡导的君为轻民为贵思想的真实体现。



    君为轻,民为贵,在师旷一生参与晋国治国理政中,这个理念常常得以体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