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历史军事> 鲁国春秋> 第49章 一个人的名字可不能乱取(2/5)

第49章 一个人的名字可不能乱取(2/5)

意。

    还有好多个叫去疾的,就是希望长大后少生病的意思。

    至于依类的这个类,就是指类同父亲的某一方面。

    如有晋文侯晋仇,就是他的父亲晋穆侯在讨伐戎狄部落的一次战役中打了败仗,回来时正好夫人为他生了儿子,于是他就将这个儿子取名为仇。

    同样,有一次晋穆侯打了胜仗,回来时正好夫人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取名为成师。

    还有以父亲为帅时俘虏敌人主帅或将领后,为纪念此功勋,就以敌人主帅之名为儿子取名的。

    如后来的鲁国卿大夫叔孙得臣三个儿子就是以长狄部落三个被俘的首领侨如、豹、虺为名。

    这个取名的五类习惯,到了现代,基本上大家都倾向于其中的一类了,即依义而取名。

    曾经,在我们中国,还有过特殊时期纪念意义的依类而取名。如孩子出生时,正好是建国前后,所以建国、胜利之类的名字便很多。

    但慢慢的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根据孩子出生时的样子来取,那更是基本绝迹了。

    毕竟,很少有人再为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叫寤生或黑臀、重耳之类的名。

    现在孩子的名字,一个个都光鲜的很,意义非凡,甚是高大上。

    关于取名字的学问,当然远不止于此。

    据说,鲁桓公向申繻讨教时,申繻还详细讲解了诸侯国君为儿子取名的禁忌。

    如取名不可用本国国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礼品名。

    为什么呢?

    因为这涉及到避讳的问题。

    根据周礼,象诸侯国君这样的大人物死了以后,就成了神明。

    而神明是需要恭敬对待的,需要虔诚事奉,不能在一个死后成了神明还直呼其名,这是大不敬。

    所以,诸侯国君的子孙后代,是不直接称呼其祖上之名的。

    那要称呼什么呢?

    应称其谥号。如周武王,大周王朝的子民,在当时绝对不可能有人称呼他为姬发的,而是尊称武王。

    这个武,就是其谥号。

    正因为如此,所以如果一个人以国为名的话,那当他死后,岂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