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市井故交(2/5)
楼勾栏甚为繁华,它简直成了整个大宋的风景线,每日州桥的行人来往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数是外地进京,只为一瞻州桥勾栏的风采,顺便打个卡。
赵孝骞今日穿着一身便装,坐没坐相地盘着一条腿,此刻的他正在一家勾栏内,心不在焉地听着台上的先生说书。
大宋的说书先生颇有特色,不仅只靠一张嘴,人家还有自己的节奏,先生的旁边置着一面小鼓。
说到关窍处,先生按照节奏敲击小鼓,嘴上一直说,手里的鼓点顺着他的故事节奏抑扬顿挫,两厢结合,尤令看客神往激动,情不自禁便代入了故事中。
或者说到关键之处,先生突然住嘴,鼓点不急不缓地敲几下,下面的看客顿时笑骂几声,伙计便捧着托盘在桌子间游走,一枚枚赏钱就这样被扔进托盘内。
赏钱足够了,先生这才停下敲鼓,捋须慢悠悠地继续说下去。
都是勾栏赚钱的套路,看客们听的故事显然被资本做局了。
今日赵孝骞坐在这家勾栏里,恰好听到的便是成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故事。
没错,当事人坐在下面,听着说书先生极尽夸张之能事,述说着当事人自己的故事。
故事里的夸张部分,连赵孝骞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就如同语文考试题目上问作者当时写这句时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等等。
你拿这题目当面去问作者,看他抽不抽你就完了。
张小乙坐在赵孝骞身边,倒是听得热血沸腾的,不时转过眼神,一脸崇拜地看着赵孝骞。
“子安你好生厉害,没想到燕云十六州是这样要回来的,只是苦了你啊……”张小乙叹道,此刻与他非常共情。
赵孝骞嘴里塞着一块鹿脯,干巴巴地嚼了几下咽进肚,脸颊不自觉地抽搐。
清了清嗓子,赵孝骞慢吞吞地道:“其实吧,我都没想到收复燕云的过程如此曲折感人,好吧,我也被感动到了,只恨不得当场打赏说书先生一锭银子,然后暗中吩咐手下打断他的腿……”
“嗯?”张小乙不解地看了他一眼:“他说得不对吗?”
赵孝骞嘴角一扯:“反正……我并没有做过所谓的‘三讨燕云’,更没有‘孤骑入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