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南升北降(2/5)
从耶律延禧被俘,到辽军出营追击,最后引发这场大战,其中的事件一桩接一桩,宋军忙着应战,应该没有时间审问耶律延禧。
退一万步说,就算宋军知道了耶律延禧的身份,如果今日能将他救回来,这件事辽国可以打死不认,两国扯皮几年,便成了永远的悬案,不耽误将来耶律延禧即位。
总之,只要今日耶律延禧能救回来,后面的事一切都好说。
耶律淳望向前方激烈的战场,眼神一片冰冷。
那些前赴后继的辽军将士们打死也想不到,今日自己付出数万生命的这场战争,只是为了那位尊贵的皇太孙而发动的,所有人都是为了他而死。
…………
张嵘快撑不住了,他的身上已布满了刀口,一条又一条,失血严重的他,嘴唇和脸色都无比苍白,可仍咬着牙一次又一次地挥刀劈砍。
头晕,耳鸣,眼花,握刀的手越来越无力,每次抬起来都举若千钧。
张嵘知道,自己可能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刚才自己杀了多少人?不记得了,兴许十几个,兴许二十几个,数字对一个快死的人来说,并不重要。
他只是有点想笑。
入龙卫营多年,好不容易熬到指挥使,能坐到这个位置,其实自己并没有立多少功劳,下的都是血本,官场上的打点,慢慢才升上去。
其实,他是怕死的,通常情况下,遇到危险的第一反应是逃跑,而不是拼命。
今日好像有点上头了。
当时怎么就热血一冲,决定拼命了呢?此刻的张嵘自己都不太理解当时的想法。
也许,在这支面貌变得不一样的龙卫营里,他看到了家国社稷的希望吧。
小小一个指挥使,家国社稷与他何干?可他偏偏真就是这么想的。
正如种建中对他的评价,勇武并不出众,但性格油滑,善于临机应变。
他的油滑,是因为看多了国家的屈辱,看不到社稷的希望,既然如此,便只能在个人的前程和性命上多下点功夫。
如果身边的人都懦弱,张嵘一定跑得比谁都快。
如果身边的人全都义无反顾地拔刀而上,油滑的张嵘可以不油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