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各见真章(3/4)
矩地站在苏辙府邸门外守卫。
苏辙闻讯大惊,急忙出门相询,一问方知,这队禁军是楚王府的兵马,奉世子之命保护苏辙府。
苏辙闻言顿时感激涕零。
朝会上的事,苏家兄弟都听说了,如今的苏府正是风雨欲来,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官兵将苏轼拿问下狱。
大难临头,数日前的诸多故交旧友大多没了声音,更不敢登门,避之不及,如此交困之时,唯有赵孝骞派出禁军保护苏府。
这等高义,世间难见。
相比苏轼的感动,苏辙更是涕泪横流。
赵孝骞似乎与苏家天生有缘,这已不是他第一次保护苏家了。
上次苏辙也是被章惇所陷,被拿入刑部大狱,赵孝骞遣皇城司直接闯入刑部正堂要人,逼得刑部一众官员不敢稍动。
一次又一次救苏家,赵孝骞对苏家的恩义,简直不啻于再造。
与此同时,御史中丞黄履等三人的不法罪证也在紧锣密鼓地查缉中。
章惇既然拒绝了赵孝骞提供旧党官员的罪证,那么赵孝骞就拿新党官员开刀。
反正赵孝骞的政治立场很模糊,不管谁挡了我的路,什么新党旧党,该办就办。
不参与党争的人,如果本身有权力又有实力,其实是可以凌驾于两党之上的。
赵孝骞如今是枢密院的第三号人物,又手握皇城司,而且从来不参与新旧两党的争斗,超然的权力和地位,代表着他可以动用权力拿捏绝大部分朝臣。
皇城司算是百年老品牌了,自打开国的武德司开始就存在,后来武德司改名皇城司,不过是换了个名字,但底蕴却越来越深厚。
监察京师百官是皇城司最主要的职能,想要搜集某些朝臣的罪证,过程并不难,基本每个比较重要的朝臣家里都有皇城司埋下的眼线,赵孝骞一道命令,罪证很快就被挖了出来。
御史中丞黄履,侍御史来之邵,中书舍人林希。
这三人成了皇城司重点照顾的对象,冤有头债有主,毕竟参劾苏轼是他们三人发起的,赵孝骞自然要先拿这三人开刀。
三个人,三份罪证,当天晚上已整整齐齐摆在赵孝骞的案头。
而这三人仍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