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祸福难料(2/4)
皇城司只会对大宋的朝臣下刀子,如今也该让朝臣们知道,皇城司的业务范围很广泛,它不仅仅对朝臣下刀子,对外也下刀子。
…………
苏轼回京造成的轰动仍在持续。
这几日汴京城好像疯了似的,不仅文人士子们纷纷登门拜访苏学士,就连民间市井的百姓们也在谈苏轼。
然后就是各路人马争相邀请苏轼赴宴,各种宴会,各种文人的诗会,酒会。
要说大宋的商业确实发达,商贾们的嗅觉也非常敏锐,苏轼回京的话题传开后,汴京城但凡有些名气的青楼纷纷在大门外挂上牌匾。
本楼花魁娘子某某久慕苏学士之风采,恭请苏学士屈尊一行,给花魁娘子一个面聆教诲的机会,娘子愿自荐枕席……
有的青楼还算比较含蓄,挂出的牌匾内容没那么不要脸,只说愿以万金求苏学士一阙词。
总之,因为苏轼的回京,整个汴京城似乎都在为他疯狂。其程度不亚于后世的天王巨星开演唱会。
有意思的是,苏轼在奔波于各种宴会之时,赵孝骞这几日也收到了不少邀请,同样是文人的宴会。
赵孝骞这才发觉,好像自己在文坛诗坛也有着不小的名声,说是“赵半阙”,实际上的含金量一点也不比别人的整首词差。
毕竟赵孝骞当初念出来的半阙,都是经典的传世之佳作,随便挑一句出来,都能吊打如今的绝大部分文人。
面对各路文人的邀请,赵孝骞还是婉言谢绝了。
他很清楚,别人邀请他赴宴不过是充当陪客,宴会真正的主角是苏轼。
而赵孝骞,不喜欢做陪客。
尤其是陪一个吃咸豆腐脑的人。
我大甜党永不为奴!
苏轼忙于应酬宴会的这几日,赵孝骞难得地每天准时去皇城司官署办差。
不能太闲了,总要偶尔表现一下勤奋,不然赵煦这位老板哪天心血来潮查一下考勤,赵孝骞这位高管搞不好会被优化。
皇城司每天的公务很繁忙,它是天下情报的汇总中心,每天经勾押官和押司之手的情报不计其数。
大多是关于汴京和地方官员的动向,也有民间的风闻传言,以及来自辽国,西夏,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