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历史军事> 世子稳重点>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公竟渡河(3/4)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公竟渡河(3/4)

骞独自斟酒,默默饮了一杯。

    配合着袅袅的琴声,赵孝骞神情怆然,手指在膝盖上敲击着节奏,仿似低吟浅唱。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

    苏辙被刑部拿问下狱了。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但又好像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

    新党执宰,旧党大势已去,苏辙作为旧党领袖人物,朝堂上与宰相当面辩论互驳,被拿问下狱也是理所当然。

    据说苏辙是自己走到刑部大堂,呵斥上前拿他的差役之后,又自己走进刑部大牢,连牢门都是他自己关上了,这个举动把刑部差官都搞懵了。

    堂堂正正,磊落且体面。

    事发后,朝臣震惊,舆论哗然。

    苏辙是门下侍郎,理论上来说,算是当朝副宰相了,如此显赫的人物也被章惇一言而下狱,大宋朝廷的风向,由此而彻底倒向新党。

    震惊的不仅是朝堂,还有国子监和民间。

    苏辙不仅是门下侍郎,他和其兄苏轼一样,都是大宋的文坛领袖。

    因新旧之辩而下狱,国子监士子和民间文人对朝廷和章惇的争议四起,汴京因此而风云涌动。

    奇怪的是,苏辙的入狱,赵煦和政事堂诸公都没有任何表示。

    就好像下狱的是一个很普通寻常的路人。

    不过是个路人而已。

    章惇仍旧每日领袖朝臣,在政事堂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法,苏辙疾呼谏止的青苗法,也在推行的新法之列。

    苏辙像一只扑火的飞蛾,除了短暂一刹的光亮,并没有改变任何事。

    朝堂哗然之后,再次沉默下来。

    章惇拿问苏辙,已达到了立威的目的,如今朝臣们人人自危,皆不敢言宰相之过非,同时也有许多旧党朝臣终于对朝廷绝望,纷纷上疏,自请致仕或是远谪地方为官。

    风云几度变化,赵孝骞在王府里沉寂了几日后,终于还是咬牙跺脚,走出了院子。

    见不得太伟大的人,搞得那么悲壮,一副一去不复返的决然样子,你想感动谁?

    想慷慨赴死?

    偏要把你捞起来,唐宋八大家之一,不给我留几幅字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