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子臧之节(3/4)
吴王诸樊无奈,只好暂时放弃让位季札。
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在攻打楚国附庸国巢国时,中箭身亡。
为了让季札依法依礼当上吴国国君,诸樊去世前留下遗命,传君位于二弟馀祭,要求馀祭去世前传位给三弟馀眜,馀眜以后传位给四弟季札。
“哦,也就是说,季札先生现在仍旧是吴国国君继承人?”鲁昭公问道。
叔孙豹道:“是的,如今吴国国君是馀眜,下任国君应该是季札。”
“那季札说的宋国和曹国的事,又是怎么回事?”鲁昭公继续问道。
季札在让位时,讲到“宋有兹甫、目夷兄弟互相让位之德,曹有子臧让国以成曹伯之节”,这是指宋国先君宋襄公与兄长公子目夷互相让国,以及曹国公子臧为救曹成公而放弃属于自已国君之位。
这两件事都是春秋史上的美谈,但鲁昭公却丝毫不知,也不知这些年他是如何读完小学和大学的。
叔孙豹在内心摇了摇头,耐心讲了这两个故事。
宋国的事,是指公元前652年,宋国先君宋桓公病重,依礼依法确定嫡长子公子兹甫为世子。
但公子兹甫认为,庶兄公子目夷忠义德行要远胜于己,故恳求宋桓公将国君之位传给公子目夷。
公子目夷听说后,坚决不肯接受世子之位。
公子兹甫再三辞让,公子目夷干脆离开了宋国。
公子兹甫无奈,宋桓公去世后,即位为宋国国君,即宋襄公。
曹国的事,是指公元前578年曹国内乱之事。
当时,曹国先君曹宣公在参加晋联军伐秦的麻隧之战中阵亡,消息传到曹国,曹宣公的亲兄弟公子负刍杀了世子留自立为君,即曹成公。
晋国将曹成公押送到天子那里,详细禀报了曹国内乱一事,请求天子同意诛杀曹成公,立曹国唯一合法的继承人公子臧为国君。
公子臧听闻此事后,对曹国公卿大夫们道:“臧听说,圣达节,次守节,不失节。节义是臧一生的追求,而非国君之位。臧虽不才,亦不敢失节。”
公子臧不但自已坚决不当国君,反而认为国君此时被晋国人抓走了,这是曹国的耻辱。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