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芦衣顺母:二十四孝之一的芦衣顺母,讲的是哪位孝子?(4/4)
纪那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至孝之言。
族人、邻里也纷纷来劝,此时的继母看着闵子骞替自己苦苦求情的举动,从地上起身,跑过去紧紧抓着闵子骞的手,声泪俱下:“儿子呐,是娘对不起你,是娘错了啊。”
据说,孔子听说此事后,不禁感慨道:孝哉,闵子骞!
闵子马也不禁老泪纵横,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因为生气、伤心而流泪,而是感动泣泪。他相信,自己的这个儿子,一定会名垂千古!不但是因为今天不念旧恶替母求情的举动,更是因为他一直就是一个淳厚善良、至孝至义的人。
是的,如果闵子骞仅仅是因为这一次为母求情,那相信他是不可能被列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据说,闵子骞不但孝贤天下,远近闻名,而且性子稳重,不随便发表意见,但一旦发表意见就能一语中的,才华隐于胸。用他的老师孔子的话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据说,闵子骞不仅勤奋刻苦,对老师十分恭谨,只要有机会,他就来陪伴孔子,虽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但在孔子面前始终保持恭敬谦恭的态度,是德行高尚的人,堪称孔子门生表率,深得孔子称誉和信赖。
孔子认为,他的得意门生中,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和冉雍这四人,德行闻名于世,堪称楷模。但闵子骞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历史文化,还是他的孝贤,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之一。
人之孝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坚持。如今各地都在推崇孝文化,但这个孝文化,有的地方将闵子骞在哪里出生,又安葬在哪里,曾经在哪里生活过等等当成重点,甚至地方政府还互相争论,还弄出一些所谓的风景名胜古迹出来。也许,这并不能看成是孝文化建设的重点。
孝贤之举,关键在举,如果各地每年都能宣传评选、鼓励甚至奖励那些实打实的孝贤之人及事迹,推广孝贤,让孝贤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这应该会比那些争论古人出生地、安葬地、生活地之类的更有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