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绿色制片”理念(1/3)
卡梅隆的《阿凡达》系列被广泛解读为对生态危机的隐喻,而他在现实生活中也长期资助海洋保护项目。
此次峰会期间,他将与一些气候专家,环保人士会面,探讨如何通过虚拟制作技术减少电影工业的碳足迹。
“巴黎是电影的故乡之一,”卡梅隆在下榻酒店门口对媒体表示。
“每一次来到这里,我都能感受到影像艺术的纯粹力量。”
随后几天, 卡梅隆与多位欧洲着名导演进行闭门会晤。
据《费加罗报》报道,吕克·贝松、欧格斯·兰斯莫斯等电影人都参与这场会晤,至于都谈了什么,外界并不知晓。
卡梅隆这次高调来欧洲,自然不是简单走访。
“欧洲电影擅长用有限的资源讲好故事,而好莱坞则擅长用技术扩大叙事的边界,”法国导演阿布戴·柯西胥评价道,“卡梅隆的视角对我们极具启发性。”
尽管行程紧凑,卡梅隆仍抽出时间漫步巴黎街头,目击者称,他曾在蒙马特高地驻足良久,并在莎士比亚书店停留近两小时。
“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部电影,”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张塞纳河畔的晨雾照片,配文引用海明威的名句:“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有影评人推测,卡梅隆可能在为下一部作品寻找灵感。
知情人士透露,他近期对19世纪科幻文学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巴黎正是儒勒·凡尔纳的故乡。
如果这一猜测属实,我们或许将看到一部融合蒸汽朋克美学与尖端特效的史诗新作。
实际上,环保理念在电影场景体现,已经很早就开始,只是很少人会关注这些。
或许,传统环保宣传常因数据堆砌而失效,而电影可以通过角色弧光与戏剧冲突完成认知转化。
例如,《永不妥协》中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单亲母亲对抗污染企业的故事,将水污染转化为个体生存权的抗争。
《黑鲸》通过虎鲸提里库姆的囚禁史,揭露海洋公园产业背后的生态伦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