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大环境变化(1/4)
《沙丘》剧组结束在瓦迪拉姆沙漠的拍摄,回到洛杉矶摄影棚,作为电影成本核算总监刘莉莉惊讶发现,海外拍摄的费用远低于美国本土。
“老实说,老板,要是我们把整个摄制放在国外,至少可以减少四分一成本。”
古旋风也清楚好莱坞这些年面临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
好莱坞的片场灯光之下,每一寸胶卷都浸透着高昂的人力成本。
演员和编剧都在不断要求增加片酬和分成比例,以漫威电影为例,一线主演单片片酬已突破2000万美元,而演员总薪资已占到制作成本的30%。
这种分配模式在工业化生产体系中显然不可持续。
更隐蔽的问题来自技术工种的专业化,随着虚拟制片和实时渲染技术的普及,传统灯光师、场务必须掌握UE5引擎操作,而这类跨界人才的时薪较五年前上涨了47%。
当奈飞《怪奇物语》第一季支付每小时450美元的LED墙技术员费用时,成本控制的红线早已被悄然突破。
而技术迭代,引发特效军备竞赛,导致成本陷阱。
《阿凡达》为例,长达5年的水下动作捕捉技术研发,詹姆斯·卡梅隆团队为呈现潘多拉星球的流体动力学,专门开发Subsurface Scattering算法,单此一项支出即达2800万美元。
这种“技术原教旨主义”正在重塑行业标准,当观众习惯《曼达洛人》的StageCraft虚拟制片,任何实景拍摄的剧集都会被贴上“廉价”标签。
然而,技术跃迁伴生着残酷的淘汰率,华纳兄弟在不久前,为新电影《正义联盟》后期制作中更换导演导致的6000万美元补拍费用,暴露出CGI(计算机生成影像)的高度依赖性。
据MPAA报告,好莱坞电影特效成本占比从2010年的12%飙升现在的21%,但观众对“塑料感”特效的容忍度却在持续下降。
这种投入产出比的失衡,迫使片方陷入“不升级则淘汰,升级则亏损”的悖论。
好莱坞长久以来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