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沙丘》镜头(2/3)
这一趋势发展的背后,是商业航天的成本下探与技术成熟。
十年前,发射一颗卫星需数亿美元,而如今SpaceX的猎鹰火箭已将单次发射成本压缩至6000万美元以内。
小型化、模块化的卫星设计,更使得影视专用卫星的制造周期缩短至半年。
古旋风的团队仅用三个月就完成“风神一号”的定制与发射,效率远超传统制片流程。
然而,环保组织质疑卫星勘测可能导致过度开发脆弱生态系统,尤其是荒漠、冰川等敏感地区。
另一方面,技术的普及可能加剧行业分化,顶级制片公司能负担卫星定制费用,而独立电影人仍依赖传统手段,资源差距进一步拉大。
有评论家呼吁建立共享卫星数据平台,以降低中小制作团队的门槛。
有网友就感慨,“风神之名,实至名归,当人们还在地球玩泥沙的时候,他已经在星辰大海里遨游了。”
此时,古旋风的指尖轻轻敲击着导演椅的扶手,沙漠的热浪在监视器前扭曲成一道透明的波纹。
他的目光穿透镜头,仿佛已窥见未来史诗的轮廓,弗兰克·赫伯特笔下那浩瀚而残酷的沙丘宇宙,此刻正以每秒24帧的速率在沙漠的腹地苏醒。
“注意沙土里的现代化垃圾!”
超级导演之所以发布这条命令,只因刚才镜头里出现一件可口可乐瓶盖,这是非常令他难以容忍的事情,要不是高帧率镜头过滤,恐怕很难发现这个瑕疵。
负责拍摄现场事务的副导演杰米抹一把额头上的汗珠,也不知是热汗还是冷汗,这几年,他跟随风神一路披荆斩棘,吃香喝辣,身价也是今非昔比,多少有点飘飘然和精神松懈,心里暗发誓,“一定要守住初心才行,不然没脸再见老板。”
“准备再来一次!”
随着古旋风缓缓作手势,摄影师对着画面大气不敢出。
镜头里,一粒被风卷起的“香料沙”,正在螺旋上升,沙粒在阳光下折射出琥珀色的光晕,最终落于提莫西·查拉梅饰演的保罗·厄崔迪的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