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跨大西洋标准出版业务(2/6)
息,而是这个正在筹备成立的帝国出版公司旗下居然还囊括了《经济学人》和《自然》杂志。
相较于《英国佬》这种娱乐消遣的文学杂志,以经济学和政论文章闻名的《经济学人》无疑是高端、上流的代名词。
虽然《经济学人》的发行量远没有《英国佬》大,但是在伦敦金融城,胳肢窝里夹上一份《经济学人》正在逐渐成为塑造金融专业形象的一部分。
身为银行家、股票和保险经纪人,你可以不看《经济学人》,但哪怕只是为了装点门面,你也应该买上一份。
至于《自然》,那就更了不得了。
虽然《自然》上通篇都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远不如家庭科学杂志那么好懂,但是《自然》之于不列颠,尤其是之于皇家学会,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
自从法拉第的老师,皇家学会第25任会长汉弗里·戴维爵士1827年因病辞任以来,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便围绕会长之位与政府和王室展开了长期斗争。
这帮科学家坚决反对皇家学会成为一个政治性机构,还扬言必须把学会中那群名不副实的贵族、政客和富豪通通除名。
只不过,他们虽然搅黄了皮尔爵士当选新一任会长的计划,但最终会长头衔还是落到了来自王室的苏塞克斯公爵脑袋上。
虽然苏塞克斯公爵在上任后,通过一系列改革证明了自己不仅是称职的会长,更是科学事业的推动者。
在他的手中,皇家学会的组织模式告别了粗放管理,象征着专业化、精细化的各学部委员会相继成立。
不仅如此,苏塞克斯公爵还组织专业委员会,针对科普利奖章等学会奖项的颁发,起草颁布了明文的标准与细则。
在一系列改革通过后,不少科学家都对苏塞克斯公爵大为改观。
但是,这依然不妨碍还有相当数目的科学家瞧会长不顺眼,因为苏塞克斯公爵并没有按他们的心愿对皇家学会臃肿的会员名单进行瘦身。
截至目前,皇家学会的会员准入条款依然沿袭1730年的规定:候选人只需提交一份证明材料,并附上3名推荐人姓名,便可申请入会。
更让科学家们恼火的是,一年中会员的申请和当选数量居然没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