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粒子对撞项目?胡厚荣:这个学生不会是想让我入土吧!(3/6)
觉稍微有点郁闷。国内从事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方向的顶尖学者,有一半儿都集中在了高能所。这部分学者中,有一部分转而从事湮灭物理附带的理论以及实验研究,还有一些干脆跨行业去研究量子计算机等新兴科技,又或者像是田桂林说的,继续从事粒子相关的小方向研究。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还继续坚守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但他们也很难做出什么成果。因为,没有实验基础。在没有大型粒子对撞实验,也和欧洲方面失去合作的情况下,怎么去研究粒子对撞?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其实不要说高能所了,欧洲核子组织的物理学者们,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欧洲的粒子对撞机大部分时间也处在停滞装置。一个是因为湮灭物理发展的影响,导致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湮灭物理相关的研究上,第二就是,从几年前王浩分析数据论证微小粒子后,核子组织到现在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发现。好多物理学家都认为,常规粒子对撞实验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如果只是增加粒子对撞的强度,即便对设备进行升级、再升级,也很难有什么新的突破了,所以必须要引入新的内容,比如,湮灭力场。欧洲核子组织的新计划,就是在粒子对撞实验中,加入‘反重力场’的因素,让对撞在反重力场中进行。虽然新计划听起来很有意思,但想要引入反重力场也是很困难的,不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限制还是资金。反重力场的设备都是很昂贵的。如果要制造超大型、高强度的反重力场,自然就需要极其庞大的经费,而现阶段好多国家的科研经费,都投入到湮灭物理的方向上,就很难筹集到那么多的资金支持‘快要被放弃’的粒子研究了。很快。阎耀军已经打电话过来。他知道王浩要联系自己,都感到非常的惊奇。作为胡厚荣的学生,阎耀军还只有四十五岁,但已经成为国内粒子对撞研究的领军人物。这不是什么荣誉。阎耀军很清楚,他被推举出来主要是因为,粒子对撞的研究处在了‘半放弃’状态。这个领域很少有新鲜血液了。好多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也已经转行,继续坚守的学者都可以说混的很不如意。他们很难有成果,也参与不到什么大项目。好多人得过且过的混日子。现在王浩院士联系自己,就让阎耀军有些搞不懂了,他带着忐忑赶紧打电话过来。在电话接通以后,王浩直接说明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