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学诗(3/4)
此三字诗,也是重新读了一番。这一番读来,也觉得读来朗朗上口,且此句平易近人。“兼有千字文之文采辞藻,百家姓记诵之美,真是好文,你说是一个神童所文,这样的神童为何不知他的姓名,若是禀了给了官家,赐个一官半职也是不难啊。”李觏道:“吾也以为如此。”而如今这位三字诗的‘作者’章越正一肚子怒火地返回斋舍,将此事告之刘几。刘几亦道:“直讲未免太严苛了,哪有这番道理。”“你诗赋虽说一直为否,但经义却一直为优,如此也不到开革。”太学之中,因胡瑗提倡经术,故而进士斋三日考诗赋,八日考经义。平日私试考核,以诗赋,经义为优平为学生打分。如果诗赋经义具优则为上,一优一平为中,具平及一优一否为下。若是一平一否三次,或者两否一次,则发还原籍。章越这三次私试都是一优一否,还轮不到开革的份上。同时太学还有兼考核行艺,这个是由直讲和斋长来定夺。直讲主要看平日‘感风’多少,是否‘未留宿’来判断,像黄好义‘体弱多病’的,行艺只能得一个下。而章越这样大门不出,整日在斋舍读书的好学生,加上平日与刘几交好,行艺自是得一个‘优’字。从这方面考量,章越再如何也没有被开革的道理啊。故而刘几也是为章越忿忿不平了,揣测李觏是不是在公报私仇。刘几道:“三郎放心,我与杨直讲交好,我找他帮你说情。就算李直讲再如何不讲情面,也会给杨直讲三分颜面。”章越心想,如此这不太好,章友直与杨南仲不睦,这个人情还是不亏欠才是。章越当即道:“多谢斋长仗义出手。于诗赋文章,我确实有些不精通,直讲斥责倒也并非毫无理由。我想这三个月先攻读诗赋,若是不成,到时再求斋长帮忙。”刘几听了点点头道:“也罢,就依三郎。但是三郎还是需寻一个名师学诗赋文章。如今春闱在即,斋里的人怕是没有功夫指点,最好拜个名师来。”章越听从了刘几的意见,但心想到哪里寻一个指点自己诗赋的老师。此时章越想到了蔡确,入了太学后,二人走动不多。蔡确是功名心极重之人,这一次解试考了太学生第六十二名,中进士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太学生六百个解额,其实并不难,除了国子元外,名次先后对于省试最后参考的价值也不大。但能入六十二名说明蔡确还是了得,章越还知道蔡确诗赋作得极好,平日都有随手作诗的习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