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一章 要办厂(3/7)
。
这时候勤劳朴素的中国人民,就已经展现出了基建狂魔应有的素质。没别的,就是着急,等不了一点儿……
在抹上了最后一铲水泥之后,白店村的乡亲们换上了秧歌服,敲锣打鼓的在村子里举行了盛大的活动。
老人们都激动的掉了眼泪,这口井不容易,是他们祖祖辈辈解不开的难题。
林坪人靠着一口井,嚣张了几百年,每年为了用水的问题,在林坪爆发了不知道多少场械斗,死伤了不知道多少人。
先前在林坪打水,大家和和气气。可要是种了地要用水的时候,大家火气就大了起来,三言两语之间就要起冲突。
不过现在火气已经很小了,因为公社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先前春耕的时候,公社就弄了柴油机过来抽水,这比摇着辘轳一桶一桶的快的多得多,速度上来了,火气自然也就下去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泵水,一车一车的往村子里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丰水地区,怎么也体会不到干旱地区用水的艰难与绝望。自然也就没办法,对现在这种状况,感同身受。
归根结底,白店大队,有水啦!
王言将从动工开始,一直到结束舞秧歌欢庆的整个过程中都拍了照片,也拍了梁专家和他的学生认真忙碌的身影,拍了第一桶水提上来,老老刘咧开嘴开怀的时刻。
又写了一份报告,讲明了这么一段时间以来,白店大队取得的成绩以及各种良好的变化,一如既往的随信附了照片过去。
他寄过去的照片,有的确实被印到了报纸上,让全国人民都看到这边的一些情况。
尤其王言最早照的那一张老刘等四人于望不穿的黄土地中,扛着扁担欢声笑语赶路的照片,人民日报的编辑来信说,一些艺术院校搞电影、摄影的人,以及一些新闻摄影师对照片的评价很高。
评价高是对的,王言的摄影技能可是早都达到大师级了,不仅是照相,拍摄视频也一样是大师级的掌镜水平……
有水以后,种果